二月初九 | 恭迎六祖慧能大师圣诞
发布时间:2019年3月23日   发布者:管理员   阅读:2624



心地含诸种,普雨悉皆萌,

顿悟华情已,菩提果自成。

六祖慧能大师于贞观十二年出生于广东,父亲原在范阳(今北京附近的涿县)做官,后来被贬迁流放到新州(今广东新兴县)。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,后来母子移居南海(广州)。长大以卖柴维持生活。

某天他听到买柴的客人念诵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这句话,有所领悟,询问客人这是什么经文,客人告诉他这是《金刚经》,弘忍大师正在黄梅东山寺给大家讲这部经。于是慧能便辞别母亲,前去求法。

初见五祖,弘忍大师知道他是从偏远的新州来的时候,就故意考他:“你从蛮荒之地而来,是个南蛮,难道也想成佛?”慧能回答说:“人的出生地虽然有南北的不同,但每个人的佛性都一样。人虽分南北,佛性不分南北!”弘忍大师听后,知道来人非一般根基之人。但也没有表露,于是安排他去碓房干活。    

这一天,五祖让弟子们各做一偈语,神秀做了首偈语写下来,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!”大家纷纷称赞。五祖却摇头说:“此偈还未见性!”

慧能不识字,于是就请别人把自己做的写下来,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。弘忍大师见了这首偈子,心中大惊,觉得眼前这个其貌不扬,还未剃度弟子的境界却远在师父之上。但他依旧不露声色,就说:“此偈也未见性”!然后在慧能的头上轻轻地拍了三下,慧能知道师父的意思,在这天深夜来到方丈室,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了慧能。五祖对慧能说:“自古传法,气如悬丝。若住此间,有人害汝。”于是就送他到九江渡口,让他连夜往南方走。弘忍说: “我来渡你过去。”慧能说:“迷时师渡我,悟时我自度。”

慧能遵从师父的教导,回到广东,隐遁于四会、怀集。后来他到了广州法性寺(今光孝寺)。印宗法师正在讲《涅槃经》,慧能在座下参听,“因论风幡语,而与宗法师说无上道”。印宗很欣喜,慧能拿出衣钵,大家才知东山大法流传岭南的,就是这一位。於是在正月十五日,印宗亲为慧能落发。从此来向六祖求法的人络绎不绝。

后来神秀大师也继承了五祖的教法,化行于北方,世称北宗禅。南宗主顿悟,北宗主渐修,因此禅宗史上有“南顿北渐”之称。神秀后来住持荆州度门寺,道誉遍天下。但他的弟子与慧能大师的弟子,对于佛法的认领屡屡争议,神秀总是告诫弟子说:“慧能禅师得到了无师自通的智慧,对大乘佛法有深刻的领悟,这一点我不如他。并且他亲自传承了五祖的衣法。你们不要一直停留在我这里,应当到曹溪去进一步学习。”


六祖慧能大师曾受到皇室的礼请,武则天在长寿元年派张昌期首次“请能禅师”入宫,六祖“托病不去”;万岁通天元年“再请”,六祖还是不去,她便把袈裟请走供养;武则天晚年派薛简再请;她去世后,唐中宗又派薛简去请。皇帝还在韶州修寺院并赐额法泉寺,给六祖的故居建国恩寺。

唐玄宗先天二年(公元713年)八月三日夜六祖圆寂于新州国恩寺,世寿七十六岁。弟子迎其遗体归于曹溪。传说当时曹溪“异香氤氲,山崩地动,林木变白,日月无光,风云失色”。六祖圆寂后,肉身不坏,弟子方辩裹纻涂漆于其上,现存于南华寺(即古代宝林寺)。


六祖法语

我此法门,从一般若,生八万四千智慧。何以故?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。若无尘劳,智慧常现,不离自性。悟此法者,即是无念、无忆、无着。不起诳妄,用自真如性,以智慧观照;于一切法,不取不舍。即是见性成佛道。

凡夫即佛,烦恼即菩提。前念迷,即凡夫;后念悟,即佛。前念着境,即烦恼;后念离境,即菩提。

自心归依自性,是皈依真佛。自皈依者,除却自性中不善心、嫉妒心、谄曲心、吾我心、诳妄心、轻人心、慢他心、邪见心、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,常见自己过,不说他人好恶,是自皈依。常须下心,普行恭敬,即是见性通达,更无滞碍,是自皈依。

摩诃般若波罗蜜,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往亦无来,三世诸佛从中出。当用大智慧,打破五蕴烦恼尘劳。如此修行,定成佛道,变三毒为戒定慧。 

智慧观照,内外明彻,识自本心。若识本心,即本解脱;若得解脱,即是般若三昧;般若三昧,即是无念。何名无念?知见一切法,心不染着,是为无念。用即遍一切处,亦不着一切处;但净本心,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中,无染无杂,来去自由,通用无滞,即是般若三昧。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若百物不思,当令念绝,即是法缚,即名边见。

我此法门,以定慧为本。大众勿迷,言定慧别,定慧一体,不是二;定是慧体,慧是定用,即慧之时定在慧,即定之时慧在定。若识此义,即是定慧等学。诸学道人,莫言先定发慧,先慧发定各别。作此见者,法有二相,口说善语,心中不善,空有定慧,定慧不等;若心口俱善,内外一种,定慧即等。